我是南方人。个子 小。从事不了劳力的工作。单靠学识和专业技术谋生。我的际遇不好,一般如我学 历的人,很多都已腾达。失意人在香港这个极度竞争社会里,大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 憔悴之叹。
我偶尔也会听戏曲。戏曲在香港既不是不受欢迎,也不是大受欢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艺术,当下喜爱 它的年轻人不多。很多搞戏曲的团体都亏本。唯独三十年前春天话剧团一直至今都不 错。它的代表作有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 " 南海十三郎" 电影版。
香港人谈戏曲,当推粤剧。说到粤剧生旦,在香港人所共识的是任剑辉和白雪仙。但如果以编剧来说,首推唐 涤生。任剑辉和白雪仙之所以这麽红,其中离不开她俩以演唐涤生的戏有关。唐於 59年离世,之後也没出过如他水准的编剧家。帝女花和再世红梅记是他的代表作。 唐以简易優雅曲词,演绎明清曲调,大受欢迎。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和 "南海十三郎" 两剧的舞台剧和电影版的编剧都是杜国 威。杜原是教书先生,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把旧时代 的戏曲,注入现代的元素。从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和 "南海十三郎" 受欢迎的 程度看来,杜是很成功的,同时他配乐和填词也很到家。南剧涉及30至50年代粤剧 界的重要人物的故事。娱乐性很高。南剧只有VCD版。我在国内从未见到有"南海十 三郎"的电影版DVD。最近有一輯"梅兰芳"电影,我虽不懂京剧,如果从戏曲的角度来 评论,梅剧的戏曲成份就很低。
现在一般南剧的 版本都是删剪了的,但依然极具趣味。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點解某國人特别自大
縱觀古今中外, 相信只有一個國家堅持自己是偉大, 還侃侃而談, 口耳相傳, 不斷灌輸這觀念給下一代。 不少人認為近代某國人的無理性自大, 根植於 1842 年後敗下來的自卑? 看看當貧富兩個小孩鬥嘴, 貧的那個比不上人家, 會有什麼反應? 1. 默不作聲, 接受自己不...
-
我不是戲行中人,也沒有看過多少齣戲,我基本上不懂看五線譜,分辨不到音調。粵曲裡的五音六律,我從未接觸過,對曲目詞牌也認識不多。我對戲曲的認識也只限於曲辭,旋律和故事。年少時聽的是港人熟識的'帝女花' 和'鳳閣恩仇未了情'。我對粵曲的愛好源自對曲...
-
Steamed fish tonight? Yes. Thanks to the HK government's superb policies that have successfully pushed price down. A live fish like this...
-
娼妓可以說是最古老的行業之一,自古有之。王書奴的《中國娼妓史》認為中國娼妓起源於殷商。在中國唐宋兩代,更有不少詩詞對六朝金粉,秦淮風月作一 定的記述。詩詞家 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柳永,周邦彥等等,他們的作品都善敘秦淮風月。甚至乎平素道貌的文人,在詩詞中,也偶爾作楚館秦樓之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