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小雅·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徵徂西,至於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我相信不是很多人會記得這篇。

 

明明上蒼,照臨下土 這兩句無端的進入我腦海,並勾起另外的四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是中國早期嘅大眾民學。上古國人表達的文詞有限,一般大眾不是長於敘述,多以歌謠寄意,長於四字,但言簡意深。

 

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段:

熊熊聖火 憐我苦多

  明明亮光 為我消禍

  憐我世上 如許苦多

  炎炎聖火 焚化苦楚

  憐我世上 如許苦多

 

回顧電視劇中的 “熊熊聖火”,是否像詩經的原始詩歌?











為何居屋改為公屋? 為避免日後無休止的訴訟?

下 圖 所見是香港新界西北某屋苑 ,   外觀不錯吧。 如果你細心看 , 你可能驚覺這並非適合所有人居住 , 因為他顯示什麼是絕對屏風。 看看另外的兩張圖的說明。   所有的單位都是短狹的大廳窗戶 , 很多都被厚厚的房牆遮擋著光線和空氣 , 房間悶熱長年陰暗。 外向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