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

Kiss Me Good Bye

 Hello my old friend - The first love song I heard in 68; almost forgotten througout the years.





2025年11月9日星期日

零積蓄在香港安享退休

香港隨著人口老化, 退休養老費用成為很多人的切身問題。 坊間不時傳出退休要多少多少儲備才能餘生無憂。


下圖是香港某些界別給出的意見

最後一項似乎是極度誇張。 在香港年收入過百萬的人有多少?如果年收入沒有200, 為何退休生活費要100萬。 從2023~2024年課稅年度, 年薪90萬約28萬人。 而香港人收入的中位數(大多數的香港人)是21千元。是不是大多數的香港人到65歲退休時不是立刻去死就是在獻世嗎?

 

有意認為香港草根階層的退休儲備實際是零。 這是開玩笑嗎?答案是:不!

以零资產草根單身長者為例。

應是年滿65, 在香港居住至少七年, 最低限度應該是住政府公共房屋, 不可能是劏房。 退休需要解決的是衣食住行、醫療、康樂、活動。 大家可看以下分析

 

收入:

65歲長者的每月收入最低限度有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 現時約4200元。 加上把多年來的強積金和積蓄轉做年金,最少應有2000元。 那就是說基本上每月會有6200元的收入。 如果沒有的話可申請金額較多的綜援。 


支出和減免:

。 房署住屋租金全免,

。 政府門診、專科門診、藥物全免,

。 綜援人士更可申請減 水、電、煤氣收費

。 長者$2乘行,交通費每月200元之内, 過境往深圳後, 地鐵費用更是全免。

。 康文署健身室月費90, 游泳池月費150, 圖書館免費

。 電話月費連數據流量38

 

保守估計,長者每月餘下的可用資金不下3000, 足夠每月膳食開支及其它雜費。跨境消費的話, 更是便宜。 也不用擔心通脹,因为長者生活津貼和綜援額度會跟隨通脹調整, 只增不減。

或許會問,港府近年連年龐大財赤, 庫房空虛, 會不會改變政府政策影響長者福利。 答案是絕不!這不是空話, 這是事實!阿爺不就是說香港公務員的待遇只會比回歸前好, 不會倒退。 同樣香港的社福只會比出籠前更好, 不會倒退。 港府即使連年龐大赤字, 庫房空虛, 也不會削減公務員薪酬; 更不會削去6064歲人士的交通津貼。 在全世界的視光中, 香港是共產祖國回歸的歌頌模範 (blessed role model) , 區區財赤和國家顏面, 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比, 算得上什麼! 

可以看到, 最弱勢的一群都能享渡餘生, 其餘的還擔心什麼?那些天文數字的退休儲備, 可能就是最大的謊言!


*, 題外話:在生安排 1. 綠色殯葬, 2. 重病放手不延醫.

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

我TM的就是要與你不同



大家近日在香港的地鐵站應該見到, 港鐵公司現在建議大家在電動扶手電梯站立的時候是左右(並立)企穩, 不是像以往的左行右企, 給予匆忙人士提供通道。 很多港人覺得不習慣, 因為左行右企這種習慣自地鐵開始一直沿用。

無論是「左行右企」或者「右行左企」都是蕃邦流入來的東西, 還冠上什麼普世文明。 總之不是國產的東西就不應站得住腳。 香港要的是阿爺指令下的中國夢和偉大民族復興, 外來的東西要適時下架。那張解析圖雖然沒有機械力學支持, 但出處不就是很明確嗎!















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

我不是教你惡

在網上看到一短劇《雲渺》, 把其中一段節錄出來*。 看官或有疑問, 世上真會有這種事情?

世上是否真是真有如此歹毒, 喪盡天良的人。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 國內短劇,絕大多數都有它的原型 。 這種事在某國並不罕見, 而且是常態。

在文明社會, 配偶雙方離異後, 法律上都容許雙方不時的接觸有子女。

但是對某國人, 他們的想法不然。 他們一般的做法是禁止子女和絕對不容許子女接觸另一方, 包括書信, 電郵, 更遑論短訊,電話和即時通訊軟件。 他們的方法就是如劇中一樣, 在小孩還小的時候, 不斷灌輸對方如何的不好, 根植子女從小痛恨另一方。 目的是不想給對方給予小孩認清事實, 蒙蔽他們一生, 更重要的是掩蓋自己的邪惡卑劣行為。

請留意片段劇中人即使如何傷天害理, 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正確, 強調自己沒有不對。 事實上在一個沒有宗教、沒有因果報應思維的國度, 自私自利,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偽裝、歹毒是這國人的常態。

不對呀, 某國人不是時常參拜神佛, 敬畏神靈嗎? 不!他們並非尊天事鬼, 他們是有值需要才祈求吧。


編輯自原片(1:05:15 ~ 1:21:21




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

調教順民

偷呃拐騙姦淫擄掠, 大家都知道是不對, 那是侵犯和損害他人, 屬於犯法。推展一點, 是違背道德, 傷風敗俗, 破壞社會和諧, 所以需要立法竭止。 當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 吐痰和隨處拋棄垃圾, 都屬違法。

早前某地立法例, 非綠燈橫過馬路亦屬違法, 并大肆宣傳, 部署一定警力, 逮捕違規者, 罰款幾等同某律師駕車撞死人。 所以某市呈現沒可見車輛街道上, 非綠燈時無人橫過馬路。

其目的不是為增加庫房收入, 目的是調教順民。

運輸署今日(03/11/2025)公布,由明年125日起,。。。乘客座位安裝安全帶,包括專營巴士。運輸署發言人言:「佩戴安全帶能在意外中有效保護乘客,研究顯示可減低司機和乘客在迎頭相撞意外中死亡和重傷的風險分別約四成和七成。」


小老頭同意上述。猶如大家都知道,硬碰肉檔的刀具,召妓不用安全套等等高風險的行為,不用研究也知道後果。問題是在香港的交通意外紀錄中,每年有多少巴士意外傷亡是因為沒有配帶安全帶?在巴士上不配戴安全帶,是否等同姦淫擄掠,破壞社會風氣?勞師動眾為何?

那麼為何要立法?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我養的狗,狗當然要聽話。不然怎顯得主子的能耐!


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

小姐你好嘢

網聞:新加坡20歲華女與男網友開房!索6倍報酬被拒‎  報假案稱遭性侵‎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90485?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01appshare



咁年輕已經咁厲害, 小姐(女人)你好嘢👍。 如此優秀的年輕才俊, 值得國家重點培育。

還記得「禮記 - 大同與小康」:故謀用事作, 而兵由此起。

不是大智慧, 而是敘事, 把事實說出來。 是以孔夫子不建議太用腦和各出奇謀, 不然世上多起紛爭。

不過還是提一句:女子猶來善咋。 女人和你打交道, 為啥?

 

2025年10月29日星期三

為何居屋改為公屋? 為避免日後無休止的訴訟?

所見是香港新界西北某屋苑, 外觀不錯吧。 如果你細心看, 你可能驚覺這並非適合所有人居住, 因為他顯示什麼是絕對屏風。 看看另外的兩張圖的說明。

 







所有的單位都是短狹的大廳窗戶, 很多都被厚厚的房牆遮擋著光線和空氣, 房間悶熱長年陰暗。 外向的單位還可以,內向的單位便見仁見智。或者有人認為最適合長者:敗其筋骨,慟心忍性, 體現疾苦,與佛同行,早登極樂, 善哉。

 

 

註:

1. 「屏風效應」是指高樓密集如同屏風,阻礙了自然風的流動,導致城市空氣品質惡化、氣溫升高和光污染加劇。 這種現象會加劇「熱島效應」和「高樓峽谷風」,影響居民的健康,並可能導致呼吸道疾病比例增加。

2. 那屋苑不是一般的高密屏風, 是毒害屏風。設計者那會不知!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今夕何夕

What night is tonight 今夕何夕?

(the night after Mid-Autumn festival)

It's so quiet tonight at Central bewteen IFC and Shun Tak Centre; merely 8:30 p.m., and the street was empty.
Hong Kong is not really the vibrant city it used to be, and perhaps its people's happiness has faded too.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Our AI is on the wrong pat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9vhv8AGuc


An interesting video - Our AI is on the wrong path!

By human reasoning, Richard Sutton seems to be correct. Being a Turing Award winner, his mind would definitely be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In my days of studies, mos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ound it hard/abstract to understand Turing's theory/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as not everyone had the cognitive ability for it.
A couple of weeks ago, when chatted with AI tools on nuclear energy, I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human race will eventually become extinct. The human biological form has too many constraints. It w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food, in extreme weather, or under high radiation. However, humanity - its history, culture, knowledge, and achievements - may continue to exist as a digital legacy.
For those who have seen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the 1979 film)" may remember the final scene, where a new life form emerges through the merging of a superintelligent machine and a human.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信中央

新聞標題:警司陸振中危駕及襲擊判社服240小時 陸就定罪上訴 律政司亦要求覆核刑期


看官會不會以為刑罰過輕令到有啲人short咗 要上訴。



我可以告诉你,非也!因為有先例。有撞到人要截肢嘅都係社會服務令240小時。


今回只係危險駕駛, 冇撞死/傷人, 陸官階高過督察, 點解要判240小時?咁搞法「受害人」隨時可以上訴「震」動「中」央!

况且資本髮不是一早說明, 公墓園待遇只會比以前好, 不會倒退。 蟻民一定要「種秧」。


Kiss Me Good Bye

  Hello my old friend - The first love song I heard in 68; almost forgotten througout the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