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这篇中文打了我二个小时、我打中文速度真差劲

我是南方人。个子 小。从事不了劳力的工作。单靠学识和专业技术谋生。我的际遇不好,一般如我学 历的人,很多都已腾达。失意人在香港这个极度竞争社会里,大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 憔悴之叹。

我偶尔也会听戏曲。戏曲在香港既不是不受欢迎,也不是大受欢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艺术,当下喜爱 它的年轻人不多。很多搞戏曲的团体都亏本。唯独三十年前春天话剧团一直至今都不 错。它的代表作有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 " 南海十三郎" 电影版。

香港人谈戏曲,当推粤剧。说到粤剧生旦,在香港人所共识的是任剑辉和白雪仙。但如果以编剧来说,首推唐 涤生。任剑辉和白雪仙之所以这麽红,其中离不开她俩以演唐涤生的戏有关。唐於 59年离世,之後也没出过如他水准的编剧家。帝女花和再世红梅记是他的代表作。 唐以简易優雅曲词,演绎明清曲调,大受欢迎。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和 "南海十三郎" 两剧的舞台剧和电影版的编剧都是杜国 威。杜原是教书先生,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把旧时代 的戏曲,注入现代的元素。从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和 "南海十三郎" 受欢迎的 程度看来,杜是很成功的,同时他配乐和填词也很到家。南剧涉及30至50年代粤剧 界的重要人物的故事。娱乐性很高。南剧只有VCD版。我在国内从未见到有"南海十 三郎"的电影版DVD。最近有一輯"梅兰芳"电影,我虽不懂京剧,如果从戏曲的角度来 评论,梅剧的戏曲成份就很低。

现在一般南剧的 版本都是删剪了的,但依然极具趣味。

再听旧曲

我最近买了两只CD, 都是七、八十年代留流行过的。儿时不曾拥有,都只是人家播出来的,那时有得听已经很满意,那遑论音质或效果。今天听起来,总觉得音质、效果和唱功都有点距离。不知是时代进步了还是自已品味高了。

我上YouTube 从温一下我喜爱的啼笑姻缘。也看看当年苗金凤一水隔天涯的姿彩。想当年的娱乐圈或音乐界,都不是养着如今天的一大群人,Fans大多数都是工厂妹。当年每一首歌,曲和词都是经过琢磨的,编者都是赚名不赚利(不是不想而是没办法)。一年好歌产量都只是有几首,甚至几年才有一首。像一水隔天涯,几十年来都是如此的唱,历久不衰。最近国内便有歌手翻唱这些陈年曲调。像童丽就有二张CD,一名啼笑姻缘,另一就叫一水隔天涯。陈洁丽也就因为唱别树一帜的一水隔天涯而被邀来香港开演唱会,更指定一定要当场唱一水隔天涯。

八十年代全球歌艺事业都发放光茫。香港也不例外,作曲家顾家辉和不小填词人都为那时代创造了非凡的一页。数年前,填词人黄沾逝世、顾家辉也早已退隐,标致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時下也好像沒有什麼持久流行的音樂,換來大多是不拘格律,充满活力动感隅像的新一派。雖謂年代不同了,然而好歌始终有一定的要求--优美的旋律和曲词,这始终都是传世歌曲的必要条件。

細說辛語駐釋

時隔 3 年, 也不妨為當年的一篇留下駐腳, 不使真事情流於湮沒。   1. 「肥媽」 face mask 的中譯 2 .潑皮   中國古代爛仔的稱謂, 今日國內稱為混混 3 .唐老僧  Donald Tseng  中譯 4 .那拉    晚清皇朝女性最高權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