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唐滌生的再世红梅記

我不是戲行中人,也沒有看過多少齣戲,我基本上不懂看五線譜,分辨不到音調。粵曲裡的五音六律,我從未接觸過,對曲目詞牌也認識不多。我對戲曲的認識也只限於曲辭,旋律和故事。年少時聽的是港人熟識的'帝女花' 和'鳳閣恩仇未了情'。我對粵曲的愛好源自對曲辭的欣賞,但沒有什麼考究。少時聽過'帝女花',對那「劫後弄玉怕蕭聲,說什麼連理能同命」,極為欣賞。對填詞者大為佩服,其後才知原來是出自粵劇大師唐滌生之手。

唐滌生所編的戲曲,特點是旋律優美,文辭典雅,容易上口;加以故事情節流暢,沒有冷場。其中的粵戲電影,以'帝女花' 和'紫釵記' 最為人所熟識,在香港流傳甚廣,幾乎每個角落,上中下各階層,都有它們的愛好者。在海外有粵人的地方,這情況也是一樣。
唐滌生於1959年離世,年僅42歲。從他冒起至離世,短短十餘年間,所編戲曲和電影多達數百部,創作量可說是前無古人。他在戲曲上的地位,肯定是後無來者。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近年學術界也有不少人對唐滌生和他的作品作研究和探索。

唐的眾多作品當中,文辭典雅,字字珠璣的當推'再世紅梅記'。我多年前已見網上有人對'再' 劇作研討和交流。 '再' 劇首幕'觀柳還琴' 初段,有「仙山有跡阮郎通丶湖邊再認仙踪」。短短十餘字便能把'神仙記' 中的典故技巧地用來表達劇中人心情,而無半點穿鑿痕跡,令人心折。除了曲詞典雅外,' 觀柳還琴' 的旋律優美,對小調重複的運用極度技巧,令人百聽不厭。卅年前,我聽罷'觀柳還琴' ,意猶未盡,往圖書館借來全套戲曲,從新細緻欣賞。令人興奮的是:全劇歌曲都極之動聽,近4個小時的戲曲中沒有半點冷場,自始改變了我對粵劇的觀感。

'再世紅梅記' 仿照元明戲曲,以淺白的文言文為結構, 從元明人的角度,沒有甚麼困難。但是以現代人的背景,填寫六百多年的文詞,這個絕對不是易事。加之還要對曲律詞牌的選取、創作和配合,更是不易。元明兩代,戲曲是主流文化,有不少人從事那方面的創作,或者說有很多人藉此糊口,是故蔚然成風,那現象能夠理解。但在唐滌生創作的時代,社會基本上全用白話,而且戲曲也並非主流文化。所以那創作背景難易,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既然'再世紅梅記' 曲辭文字,沿用古風,那麼會不會是唐把舊有樂章文辭套於今日,反正看過古本'紅梅記'的人不多。那就是說會不會唐是抄襲舊人辭曲?

我看過 ‘紅梅記’。 '紅梅記'是明朝周朝俊所寫,共34齣、分上下兩卷。上下兩卷的連繫性不強。上卷以李慧娘為救姐妹現身'鬼辯'作結。下卷再沒有她的成份。下卷以盧昭容為主,敍述她避難楊州,為表兄糾纏。之後裴禹楊州覓她,以裴高中探花完婚作結。上卷的李慧娘並未有與裴禹相遇於西湖堤岸,根本上沒有'觀柳還琴'這段情節。而是李慧娘在官舫上遠見橋上一靑年,禁不住吐了一句美哉少年,為身旁的賈似道聽到,便被賈殺死,首級置於錦盒中,用來儆惕眾姬妾,屍身則埋於牡丹花下。此處敍述的賈似道較'再'劇更窮兇極惡。裴禹替盧昭容出頭被困相府半載,其間李慧娘鬼魂出現,與之幽合半年。起初裴忌李為賈遣來害他的幫兇,不就。但李用喊強姦來要脅他就範。從李慧娘讚美哉少年到 ‘鬼辯’。類似故事早已流傳傳於坊間,也不是周朝俊首創。反而盧昭容就是周的原創,但人物和故事都不突出。

唐滌生改編的'再世紅梅記' 是沿著'紅梅記' 上卷、替已死的李慧娘覓新歸處。 '再'劇和'紅梅記'上卷,相同的只是人物和李慧娘的橫死,但細節已很不同。 '紅'劇裡的李慧娘已為人妾,但遠見一青年仍禁不住吐了一句美哉少年。及後其鬼魂亦主動的與裴禹幽會半載,無負一番愛慕。 '再' 劇裡的李慧娘玉潔冰清,與裴禹相遇於西湖堤岸。也是因一句美哉少年為賈似道所妒,橫死主因是李慧娘因反唇不就賈似道而遇害。

從整個故事結構和情節,'再'劇較'紅'劇連貫和成熟。除加入了李慧娘和裴禹相遇的'觀柳還琴'外,亦加入了李慧娘的'玉殞香消'。李慧娘在'玉殞香消'把愛恨忠貞表達得淋漓盡致;相反'紅'劇的'殺妾'只描述李慧娘低頭跪地,為賈似道從背後殺死。 '再'劇的'鬼辯'把弄情愛話而不流於淫逸,較'紅'劇更加精彩。 '再'劇的曲詞字字珠璣,遠非'紅'劇所能及。至於曲律方面,'再' 劇和'紅' 劇更是不同。 '再' 劇是純正的廣東粵調;'紅' 劇是江浙一帶的崑曲越謳。 ‘再’ 劇裡有不少是原創的新曲。‘紅’ 劇重用當時已有的曲目詞牌。

拙在此引李慧娘在'玉殞香消'的數句和大家分享。

表達無助的兩句:
'金鈴誰繫護飛花,綠章無計訴蒼穹。 ’
金鈴誰繫: 誰能把鈴子繫在(兇殘的貓上)?
綠章: 綠章,又作青詞,道家的(祈天)禱文。
李死前的其中兩句:
願湮籠妾身以酬惜花者,望風飄吾血以謝多情人。

唐朝詩人賀知章初遇李白,對李極為讚許,驚為「天上謫仙人」。假若賀知章今日看到唐滌生的作品,想會是「賀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需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泰國招財神佛

今日原本寫了一篇關於世人求財及泰國招財神佛方面短篇, 其中有涉及近年的泰國新寵。 原本已經編輯好圖文, 打算發表。 在發表之前, 有些隱憂, 因為「子不語怪力亂行」。 心下有保留, 究竟應唔應該發表, 因為怕有妖邪從中作祟。 正所謂禍福無門, 為人自招。 正當把一切放進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