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大清康熙皇帝與耶穌基督相連的網誌,緣於一首七言律詩《基督死》/《十架頌》: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值得留意的是,這詩所用的字有: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分、寸、尺、丈;身、靈、溪、流,殊不簡單。
現今誰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文章,但是可信性存疑。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類似的文章:
「大清康熙皇帝篤信基督。他熱心追求基督真道,在國事紛繁之際,不僅利用時間學習聖經和屬靈書籍,還常和那些遠涉重洋而來的外國傳教士談道。由於他熟悉聖經和教會歷史,在世曾寫過許多教會題材的對聯和詩歌。 。 。 。康熙皇帝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架上,曾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名曰《基督死》,又稱《康熙十字歌》」。
這類文章,更直指康熙為基督徒。
拙不認為那首詩是康熙的創作.
1. 雖然康熙有一定的漢學根底, 但不是好到這個程度。
2. 大清皇帝信奉喇嘛教(藏傳佛教),最少從順治到乾隆數朝都是如此。這是對藏傳佛教(宗教)的尊崇,還是對蒙古和西藏的統治和籠絡(政治)上的必要,肯定的是康熙不是基督徒。
3. 康熙是皇帝, 九五之尊, 日理萬機, 他對西學雖然有一定認識, 但是對西洋宗教(聖經和耶穌苦難)未必認識得這麼透徹。如果康熙有閒情或政治向性, 他會頌佛而不是頌基督。
4. 拙是基督徒, 亦是長者,但從沒有看過這首詩。假如真的是出於十七、十八世紀之宗教詩篇,
老朽應該會聽過。 何況是一首用字、對韻都工整的律詩,更不用說是出自大清康熙皇帝。為何只在穿鑿附會的今日互聯網上才遇到?
再者從歷史角度,康熙(1654-1722)執政後,起用外國傳教士引進西方科技,如天文,編制曆法,鑄造火砲,參與與俄羅斯帝國溝通簽訂尼布楚條約等等,為清廷作貢獻,才獲清廷信任。康熙初年,是傳教士在中國的蜜月期。但這不等於康熙是基督徒。如果大家對天主教在華的歷史有認識的話, 應該聽過十八世紀大清國和羅馬教廷的「禮儀之爭」。 結果是禁教, 天主教被逐出中國內地, 退守澳門。清朝百年禁洋教開啟在康熙晚年,如果康熙是基督徒,會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