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江湖明月

香港5月6日的媒体报导,中国多所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山大学等,周六(5/5) 起一连两天于香港大学为学生面试。其中的一条问题,难倒港生。据报导,教授要求他们将「江湖」一词翻译成英文,「还要令外国人明白当中的中国文化意义」。

此事在香港引起广泛报导和议论。我当日喝下午茶时,亦有一位年轻人问我怎样翻译。我说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词便能直译。首先你明不明白「江湖」的中文意思。如果你连中文的意思也搅不通。如何去译!我把一些常见的「江湖」用词列於下面,再一一尝试理解和翻译。大家也不妨给点意见。

江湖       (泛指四方各地)
老江湖     (世故Veteran)
走江湖     (卖艺)
流落江湖  (drifting in the society)
闯荡江湖  (train oneself in the realistic world)
江湖儿女  (1.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儿女; 2. 泛指靠出卖技艺的低下阶层人,例如往昔的伶人和娼妓。)
江湖中人  (非士途的各阶层人物)
江湖人物  (people of the underworld / gangsters / members of secret societies)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can’t do things according to one’s wishes under the involuntary/realistic world)

江湖出现在书卷的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rivers and lakes --> water)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野 Not in power)

几番廊庙江湖 (多番在朝在野)

如果我在上面的理解和翻译是对的话,我只好说北大教授的问题我不敢恭维。 「江湖」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它是一个理念,它要与其它字词结合才可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如何能将这个理念组合「令外国人明白当中的中国文化意义」?上述的组合不就已经令人(包括华洋)目瞪囗呆了吗?还是想藉此来显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翻译「江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但不是一个好的试题!

另外还有中文科同学被教授要求她念两首关于月亮的诗,她「一时间想不起,只背『床前明月光』」。这令我想到现代教育不要求学生背诵是一种过错。现代学子,好像除考试课程外,其它的似乎水平就很有限。除了「床前明月光」外,第一时间涌现在我脑海关於月亮的诗有:
《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厢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这些诗篇,都是我中三前所学。《蔽月山房》是九岁,《水调歌头》时是十一岁。它们早已印入脑海,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不用思量,也忘不了。如果你有看过红楼梦,其中单是香菱一个人便作了三篇咏月的诗 (第四十八回: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

光纤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得主高锟教授在他的自述说:”背诵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并无坏处。…如果学生不事背诵,那才是灾难。背诵是把有用的知识永远嵌进脑袋的唯一方法,日後有需要时便可以立刻把知识由脑里提取出来。”《潮平岸阔 -- 高锟自述》第二章第34页。

我小时背诵的机会是有,但不多,只是在小六跟随了马赞勋老师背诵了几个月的古文。如果我能早点跟随马老师,我想我会学得更多和更好。我跟随马老师的时候,他已年过六旬。我不知道他的棋艺如何,只知道他琴书画都很了得。马老师是位典型的旧社会读书人,国学的造艺很高。不觉间勾起对马老师的怀念。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舊電影


1985年是Hollywood把它的經典電影作75年回顧。我有幸在1987年在纽西蘭的電視機旁看到不少極佳的電影。當年所看到不少上世紀30年代初的電影, 包括 King Kong, Flying Down to Rio, Citizen Kane;50年代的有 Marilyn Monroe,Humphrey Bogart 和 導演Alfred Hitchcock 的電影。其中 Alfred Hitchcock 的 Vertigo (1958)至今仍令我印象難忘,可以說及至看到該電影方曉得何謂盪氣迴腸。香港的導演徐克 (最新作為"龍門飛甲") 1979 的叫好電影"蝶變",靈感便是來自 Hitchcock 1963年的 "The birds"。國內導演张艺谋的戲一直都不是我的那杯茶 (Not my cup of tea),不過他的近作"金陵十三釵"的結局還是很感人,倒是有點像樣。


一般来说電影的好坏除了鏡頭所傳達的視覺色彩外,還取决於故事是否動人,剧情能否引人入勝,情節是否合乎情理,配乐旋律能否加添舞台的震撼和激情,扣人心弦。好的電影故事除舒發情感外、往往令人回味,引起觀者的共鳴。70年代,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的谐趣喜劇,瘋靡一時,代表作”半斤八兩”,馳名中外,為人所樂道,即使现在观看,还是风趣依然,虽歷久猶新。香港在8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後期出產了不少電影佳作。大家耳熟能詳的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等等 。這些電影,極具原創意識,有它們獨到之處,至今仍是同類電影的個中翹楚。


香港戰後的粤语电影,曾經蓬勃一時。由於那时的电影节奏比较慢,所以这些旧电影現今都被称为粤语残片。20多年前,香港的电视台都会在深夜凌晨时段播放這些旧的粤语电影。我倒爱这些电影,它们都有特定的色彩。那時的电影主題鮮明,大多都是警恶惩奸,良知劝学,忠奸善恶分明,勉勵低下阶层在世態嚴涼的社會發奮求存,每多發人深醒。有些还可以看到50, 60年代香港的街道和地貌,很有时代气息。


余生也晚,香港戰前的粤语电影,未尝及睹。我所知的有两位誉满当时的粤剧大老倌马师曾和薛覺先。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改良他们的舞台作品,对粤剧贡献犹钜。他们很多的粤剧作品,都先後拍成电影,他们的电影和戏曲,都是歌颂家国忠义,儿女情长,有很重的旧伦理色彩,和今天的标准大相迳廷。可惜的是,香港戰前的粤语电影,少有被保存下来。这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大损失。

2012年5月1日星期二

冤仇



微草堂筆記 卷一第一 冤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
話譯文如下:
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目狂叫,奔向他咬他,但见到其他人却不是这样。起初老翁很恼火,生了下它吃的念不久,有所悟说:"这是佛经上说的夙世冤仇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於是用好价把猪买下,送往佛寺作为 "长生猪" 养而免受宰。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低着耳朵前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

上月新的自行用不到一天,便把我害了。朋都說這單車,不要算了。其在摔到的那天,我想把它砍掉,免它害人。即想起段故事,事上是自已不小心,也不能把一切過錯全推於它。我身後,在前加上盛物,配上車鈴,把坐位 (子太高,調到最低的位置是足不抵地。) ,單車頭盔和擋風,每次騎車都和自已要留神。如事者,之後都問題,甚幸。不用熟了就更得自已了一不合自已的單車,特身太重。於一件用上的物件,不合適隨時可以把它掉。你的配偶,發現不合,你能隨時換?不少人由於一念之仁,沒當機糾纏不清,越拖怨恨越深,有些甚至演憾。

世事能否如上故事所真的没有解不开的冤仇?我提供不到答案,但大家問問自已,你和你的怨偶能解冤仇?就算你量大,會嗎世上最難測的是什?人心公原前627年秦兵襲擊鄭國,回途中在崤山遭埋伏的襲擊,全事件使史上的之好變為的世仇,秦穆公悲秦誓。柏人史世界上假如有一個國家,存心忠厚的不救助另一個國家的危最後反而被凶的反噬一口,那就是秦國對了。國與國如此,人人可能更甚。我多年前目睹一配偶,丈夫全心全意的助和妻子,最後被情的陷害,身陷牢。失掉苦多年的專業資格,半生前途盡毀。妻子由是分到了他的一切。可笑的是當這個傷害他的妻子需要他忙的候,他真是大方不念舊惡地愚蠢的忙她。她得到了一切所需後,妻子便即時變臉。我苦思不得其解何一妻子如此待丈夫,據說是不憤給丈夫比了下去。金庸八部康敏,就是因她的美色而不而心生恨,至造成毁性的局。你道康敏是不是真有其人?我認為機高。因金庸下特殊性格人物的背後都有一原形。

怪不得怨偶們寧取各自展,都不時間縫補裂痕。冤仇太深,佛性太少了。

細說辛語駐釋

時隔 3 年, 也不妨為當年的一篇留下駐腳, 不使真事情流於湮沒。   1. 「肥媽」 face mask 的中譯 2 .潑皮   中國古代爛仔的稱謂, 今日國內稱為混混 3 .唐老僧  Donald Tseng  中譯 4 .那拉    晚清皇朝女性最高權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