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

舊韻


自從兩個孩子回新西蘭後,我已經很少獨自往屯門公園。上週末與友共聚,通宵達旦。翌日過午才起,膳後已是三時許,遂流漣在屯門市中心,信步至屯門公園。

公園本身沒多大變化,遊人多了不少。最是人群集中處,漫舞輕歌,樂韻停不了。也不知是從何時起,屯門公園變作了歌舞者的聚集處。除了週三,公園都開放給表現者,並且也開辟了多個自娛區,讓表演者各自歸班。大大小小的表演區不下十處。最多人圍觀的,當然是歌聲舞影喧天處。驟眼看來,圍觀的多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有些隨歌起舞,有些與表演者唱和,各自樂在其中。
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地點:屯門公園內,辟了多個自娛區。與者正在跳社交舞。
日期:2012年8月。 參與者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者。


日期:2012年8月。 參與者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者。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一些地方,特別是屯門、元朗一帶,長者特別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很多都不再有工作的打算,因為他們往昔的工作技能,大多已經和現代社會脫節,是沒法從投工作崗位。因此大大小小的公園,都是長者們投閒置散的地方,特別是男性長者,可能是他們不習慣日間處身於家中吧,公園也就變作他們交友聯誼的地方。加之屯門公園唱歌的,都是二十到四十歲的女性歌者。女子原來是水,從國內來的女子,不少都見過世面,懂得如何交際和逗人,不少長者都是癡迷迷的,天天都來捧他們心儀的歌者,是故男性長者特別多。



表演是免費的,年輕漂亮的表演者最招途人,一曲游龍戲鳳還未唱完,表演者已收到十多個紅包。




人 畢竟會老,但記憶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台灣流行曲風靡香港的時候,也就是這些長者的盛年時代,從大笪地歌棚到油尖的夜總會,都是唱著那些歌。今日屯 門公園歌唱者們唱的正好都是那個年代的台灣歌,倒牽起了長者們不少回憶。除了台灣流行曲外,當然小不了遊龍戲鳳之類的黃梅調和香港最地道的電視主題曲和廣 東小調。我想她們為迎合本地人的口味,唱的也是香港人熟悉的歌。在國內家傳戶曉的珊瑚頌,紅梅贊,少有聽聞。


觀看的,多是上了年紀的中年人。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街頭表演,那個年頭,賣藝的人不少,觀眾大多是草根階層。據說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小時,也沿街賣唱過一段日子,我可能也看過她的表演。可能是當年的情意,我聽到歌聲,也會偶爾停步,停下來聽一會。不過看到複雜的人群,還是快步離開。

日期:2012年12月26日
 雖是冬日,還可見短褲露肩的表演者。
表演者們唱的歌,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無論是高山青,抑或是水長流,都是我童年聽的歌。唱粵曲的娛區圍觀者不多,一般唱粵曲的多以本地上了年紀的為主,色藝方面哪能及得上年輕漂亮的。當然家傳戶曉的粵曲,什麽人都會唱,基本上不需學。上兩代的粵曲,在屯門公園這等場所不容易聽到,在廟街一帶可能會偶有所聞。說到上兩代(30年代)粵劇中人,以薛覺先和馬師曾最為著名。當年便有【南薛北梅】這等稱號。不過在今日,誰個億它。

左:梅蘭芳,中:白駒榮,右:薛覺先
右:萬能老倌薛覺先當年的花旦扮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Palace Museum Qianlong Buddhist sculptures

Exhibition items in HK Palace Museum from China Beijing Palace Museum. Made in emperor Qianlong reign, 1758-1778, by Imperial Workshops for ...